四川:直播助农“云端”致富

作者: 刘 畅来源: 经济日报2025-11-06 14:55:58

  本报记者 刘 畅

  四川省宜宾市首个助农直播电商示范基地落地筠连县、桃花米品种品鉴会暨“帮帮带”助农直播活动在达州市宣汉县启动、绵竹市以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培育农村电商“领头雁”……当镜头对准四川的田间地头,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助农直播为百姓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越来越多能说会道的“新农人”加入其中,各地构建起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为乡间好物与广阔市场紧密相连打开了空间。

  从丰收到增收,最直观的受益人群是种粮农户。“助农直播点亮了乡亲们的致富路,旺苍县五权镇党委牵头组建了‘电商达人直播团’,在今年8月举行的首场高山百花蜜助农直播活动中,3天时间完成1000余单交易,活动覆盖的农户实现亩均增收2000元左右。”广元市旺苍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斌说。

  强村富民要把每一笔“增收账”算得清清楚楚。在成都邛崃市高埂街道共富村,田野见电商直播团队在直播过程中建立了明确的溢价收购机制。“农产品承诺收购价在当日市场价基础上每斤上涨0.2元,其中0.1元直接补贴至种植户,另外0.1元纳入村集体收入,用于支持村级公益事业。”邛崃田野见电商直播团队负责人黄鑫告诉记者,团队采取产地直发模式,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进而达到节省流通成本的目的。

  助农直播,村集体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不少地方将“村村直播”作为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切口,通过把品牌融进土特产、党员聚在直播间,走出一条电商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为了确保村集体在助农直播中有收益,并将收益用于村级公益事业,村集体可与直播团队、农户协商确定收益分配比例。我们还通过推行项目申报、审批等流程化管理,确保直播收益和具体的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实现直接挂钩。”广元市昭化区商务服务中心主任郭延鹏介绍,今年3月,“昭化优选”团队联合浙江拱墅电商运营团队开展了“东西部协作云端赶集”直播,吸引超1.2万人次观看,带动“昭化造”农产品销售额突破15万元。

  “村民们总是说我嗓门大、说话直,讲政策时说得很清楚,我就把这种风格放到了直播间里,不刻意也不掩饰,直播的效果还不错。”达州市宣汉县君塘镇君坝村党总支书记王东说,刚开始“触网”时,村里熟悉新媒体的年轻人就是他的老师,如今他已在抖音平台积累了12.3万粉丝,带货的范围已经扩展至与君塘镇相邻的6个乡镇。

  50多岁的王东在“触网”初期虚心向年轻人请教直播技巧、如何购买直播器材等知识,广元市旺苍县着力构建青年助农直播长效机制,破解青年直播人才“引不来、留不住、干不好”的难题。“我们按照‘实力型、潜力型、兴趣型’实施分类人才储备,从待业大学生、返乡能人等群体中选拔直播人才,依托萧旺直播孵化基地等,为青年主播提供场地、物流等一站式支持,36个青年直播团队借助基地矩阵账号实现销量提升。”旺苍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党组书记何斌介绍,该县已培育120余名专业青年电商人才,带动1200余人创业就业,实现“青年成长”与“助农增收”双向奔赴。

  今年9月,商务部公布了2025年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案例,四川省共有10个县(市、区)入选。其中,德阳什邡市电子商务行业从业人数超过了4000人,全市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达430余家。内江市东兴区是该市电商产业发展重点区域,该区近年来持续完善布局区镇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点,累计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站点120余个,覆盖全区60多个脱贫村。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品质始终是农产品销售的核心。四川长期坚持“严”“优”并重,以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省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化重点农产品药残攻坚治理,狠抓绿色优质农产品优产优销,确保农产品质量延续总体平稳、趋势向好态势。

  产自宣汉县的“桃花米”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借“屏”出圈,宣汉县桃花镇每年可通过直播实现桃花米销售额约600余万元。“我们建立了从种植端到检测端全流程监管体系,制定了严格的收割规范,由乡镇供销社组建督导队现场指导直播订单收割,在稻谷饱满度达到95%时分批次收割,24小时内烘干。”宣汉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刘春芹介绍。

  邛崃市桑园镇构建了“市、镇、村”三级检测网络,在全市14个镇街服务站配备农残快检设备,每年开展定量分析监督抽样2000余批次、农残快检12000余个,检测合格率达98.5%以上。

标签: